1形态特征编辑

长瓣兜兰(8张)
花葶近直立,长30-80厘米,绿色,无毛或较少略被短柔毛;总状花序具2-4花;花苞片宽卵形,长与宽各约长2厘米,先端钝并常有3小齿,近无毛;花梗和子房长达5.5厘米,无毛;花大;中萼片与合萼片白色而有绿色的基部和淡黄绿色脉,花瓣淡绿色或淡黄绿色并有深色条纹或褐红色晕,唇瓣绿黄色并有浅栗色晕,退化雄蕊淡绿黄色而有深绿色斑块;中萼片近椭圆形,长4-5.5厘米,宽1.8-2.5厘米,先端具短尖,边缘向后弯卷,内表面基部具短柔毛,背面中脉呈龙骨状突起;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,但稍宽而短,背面略有2条龙骨状突起;花瓣下垂,长带形,长8.5-12厘米,宽6-7毫米,扭曲,从中部至基部边缘波状,可见数个具毛的黑色疣状突起或长柔毛,有时疣状突起与长柔毛均不存在;唇瓣倒盔状,基部具宽阔的、长达2厘米的柄;囊近椭圆状圆锥形或卵状圆锥形,长2.5-3厘米,宽2-2.5厘米,囊口极宽阔,两侧各有1个直立的耳,两耳前方边缘不内折,囊底有毛;退化雄蕊倒心形或倒卵形,长1-1.2厘米,宽8-9毫米,先端有弯缺,上面基部有1个角状突起,沿突起至蕊柱有微柔毛,背面有龙骨状突起,边缘具细缘毛。
蒴果近椭圆形,长达4厘米,宽约1.5厘米。花期7-9月,果期11月。[2]
植物形态
中国植物图像库(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)提供并参与编辑
- 长瓣兜兰全株(5张)
- 长瓣兜兰花果(6张)
2生长习性编辑

兜兰没有贮藏养料的组织,需保证喜凉品种的休眠期。冬季大多数兜兰都有要求比较干燥、光线充足的生长环境。栽培兜兰时花形大、着花多的植株比较喜温,较适合把它们放在室内培植。用作插花的兜兰花形宜大且圆,故不可一味追求花朵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。[4]
3地理分布编辑
产中国广西西南部(靖西)、贵州西南部(兴义)和云南东南部(麻栗坡)。[2]
4繁殖方法编辑

长瓣兜兰(7张)
5栽培技术编辑
培养土
兜兰对培养土的要求较高。大多数兜兰的原产地降水较多一年中只有几个月空气比较干燥,因此兜兰全年要求湿润的培养土。此外,为预防根部缺氧,应保证培养土排水良好。[4]
浇水
应用软水(最好是雨水)浇花,但盆内不可积水,否则细菌大量繁殖,易造成植株腐烂死亡,冬季浇花的水不能太凉。叶片也不可长时间积水,否则叶片易腐烂。夏季可通过喷水或喷雾达到兜兰生长所需的较高空气湿度。[4]
施肥
施肥宜少而勤。一般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肥即可,如使用有机肥料,一部分兜兰品种会更加繁茂。此外,植株较大的品种比叶片少的品种需更多肥 料。肥料充足,新芽充分发育,植株才会开花,否则要等到第二年才会开花。通常所有的兜兰品种应每半年施一次石灰肥,剂量为每10厘米盆径可用一茶匙碳酸石灰,也可在浇花中加入石灰,这样肥料就可被植株长期汲取。[4]
换盆移植
每隔两年换盆一次,若能每年换盆一次自然更好。大型植株开花较多,除非必要,否则不要扯断或扯裂根部。换盆时不可破坏植株组织,否则腐霉菌就会趁虚而入。可用木炭粉来预防腐霉菌。[4]
病虫防治
所有的兜兰品种都易受红蜘蛛侵害,尤其是生有光滑叶片的品种。因此,应时常检查叶片。其他的害虫很少危害兜兰。兜兰常见病还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。新鲜、流通的空气可起预防作用。[4]
6主要价值编辑

兜兰盆花生产需要3到5年,由于其花形奇特、花色丰富、花期持久,且容易管护,在12到30摄氏度范围能生长,室温23度环境下能正常开花,因此颇受家庭消费者喜爱,市场需求潜力巨大,是值得开发生产的兰花种类之一,也是发展小盆栽产业的新兴品种。[6]